以前我覺得夾娃娃機店都是騙錢的(太多摸摸爪),但2024年跟親戚去了大型夾娃娃場後才發現,很多夾娃娃店家的定位都走向親子同遊的場地,俗稱親子場,裡面沒有菸味、空間大,甚至好停車,機台內擺放的商品除小孩會喜歡的娃娃外,還多了零食、飲料、泡麵,也有大人需要的家用品如衛生紙、洗衣球,此外,保夾金額也不乏100元內的商品,讓消費者成就感大增。
據Google Trends資料顯示,夾娃娃機網路搜尋熱度大約在2011年開始微微上升,到2017、2018年時掀起最大熱潮,之後慢慢下降,也隨著疫情跌至谷底,而在2023年又再次掀起第二波熱潮。
觀察身邊有在玩夾娃娃機的消費者職業也非常多元,如水電師傅、IC設計工程師、健身教練、學生等,都是此類夾娃娃機店的消費者,爸媽帶小孩一起到店同樂的人數更是不少,普及度相當高,且通常一入場就直接兌幣200~1000元,與傳統百貨公司的遊樂場不同處在於可帶商品回家,且商品選擇度高,也因此現在的夾娃娃機店已經是融合娛樂的選物店/零售店,有玩、有吃、有獎品。
以下簡介一些夾娃娃機玩家的入門術語,再從人、貨、場三個角度觀察夾娃娃機店目前融合娛樂的選物店/零售店商業模式。
大綱
術語
- 保夾:機台累計投幣達到設定的上限金額後,消費者可無限夾到商品進洞口為止。
- 出貨:商品掉進洞口。
- 槍位:商品已經在洞口旁,有機會一次就出貨。
- 二收:按下按鈕爪子下降過程中,再按一次按鈕,夾子會立刻在該位置收夾子。
- 捏薄:收夾子的時候只夾道商品一點點,不要把整個商品夾起來,藉此讓商品重心不穩而搖晃,而不是直直落下,比較有機會甩出洞口。
- 頓甩:瞬間移動搖桿前後或是左右,然後按下爪。
- 內丟:夾子夾到娃娃到天花板後,夾子把商品往內丟的幅度。
- 壓下去:商品已經在洞口,直接用爪子下降的力量把商品壓進洞口。
- 推屁股:在商品的背後先搖晃爪子,下爪後,藉由爪子搖擺把商品推進洞口。
- 摸摸爪:夾子合包起來後根本拉不起商品,商品浮不起來;相反就是爪有力。
- 天車:機台上方讓夾子前後左右的軌道和掛夾子上方的車子。
- 調台:調整夾娃娃機台的爪力強度、甩幅、上下升降速度、內丟幅度等,理想上要機台調到客人有機會便宜出貨,但又是維持營利的狀態。
人-客群
就我的觀察下來,我將夾娃娃機店的消費者分成三類:
1. 技術型玩家
為了成就感而玩,以操作各種下爪技術為樂,夾到的東西不一定是自己想要或需要的,多數會送給親朋好友,甚至是旁邊的小朋友(我女兒就收過一隻好心人士花90元夾到的娃娃…帥氣)。
2. 夾日常用品的消費者
缺什麼日用品就來夾什麼,比如想要買零食、泡麵、衛生紙、洗衣精這些日常用品就來夾娃娃機店夾,享受訓練技術與獲得商品的成就感,以比量販店更低的價格夾到商品為樂。
3. 親子
「小孩的錢最好賺」是不變的鐵律。
小朋友想要的娃娃、點心(如波卡、布丁、養樂多)都是目前都是許多夾娃娃機店的常駐商品,而由於現在也多了日用品,父母除可溜小孩,自己也能夾一些洗衣球類的日常用品。
另外,我也曾看過一位媽媽甚至只是單純帶小孩體驗,他們每台都夾一次,也不管保夾金額,夾完就換一台,錢全部夾完就回家。
貨-商品
娃娃機內的商品不分場地,大致分為以下:
- 娃娃
各類娃娃、寶可夢娃娃、水豚君(卡皮巴拉) - 食物
零食餅乾、養樂多、布丁、果汁、手搖飲、優酪乳、牛乳、甜甜圈、各種在地美食的商家,也有與零食廠商合作專門夾娃娃機店造型的包裝 - 日用品
衛生紙、濕紙巾、洗衣精/球…等 - 公仔
盒玩、一番賞 - 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
行李箱、充電器、藍牙音響…等
場-店家類型
目前夾娃娃機店分為「野台」和「連鎖店」兩種。
1. 野台(街邊店)
野台泛指路上任意店面的街邊店,有場主和台主兩種角色,「場主」負責房租、水電、監視器等,一家街邊店裡面可能有10~30台的夾娃娃機台,現場通常沒有人或僅有1~2位人,依靠攝影機監視店內狀況。
場主會再出租娃娃機給「台主」,依機台大小,看地段和機台放置店內的深度,價格約一個月2000~5000元,而台主則主要負責選品、擺放商品、調台。
野台商品選公仔、盒玩的比例高,有的會再設計玩法,比如夾到三個空罐子,可以自己玩一次掛在機台上的戳洞洞或刮刮樂,抽一次大獎,本質上也算是抽一番賞。
2. 大型連鎖店(如甲子園、熊嗨星樂園)
大型連鎖店通常會批發大量商品,也因此需要一些囤貨空間,但優勢在於議價能力較強。
大型連鎖店會固定有人員巡場,持續補充、鋪滿商品,吸引客人來夾,且會有專門的調台師傅設計適當的難易度,讓玩家流連忘返;此外,許多連鎖店定位也朝向親子取向,小朋友每人可獲得1次槍位卷,讓小朋友可夾取一次保夾金額較低的商品,譬如小朋友可選擇保夾金額150元以下的機台,請工作人員把商品放到洞口處,讓小朋友至少可帶著一個小禮物回家,吸引大人帶著小孩來玩。
大型連鎖店也導入早期類似湯姆熊集點兌換其他商品的機制,比如零食1包1點、泡麵1包2點,累積50點可兌換大隻寶可夢娃娃等遊戲機制;換句話說,如果消費不喜歡商品也沒關係,店家會依據機台出貨的容易度來設定商品的點數,消費者可以用這些夾到的商品兌換點數,再兌換其他想要的物品。
目前大型連鎖店已發展至相當規模,據2024五月104上夾子園招募資訊顯示,員工已有800人,分店約40家。
娃娃機店已成「選物店」和「零售店」
觀察下來,野台類型夾娃娃機店像是「選物店」,選品是台主重要的功課之一,消費者進來更多時候是在挑喜歡的商品才決定是否遊玩,因此機台內必須擺放極具吸引力的商品。野台的場主也會要求台主禁止設定摸摸爪,避免破壞整家店的名聲,以後玩家就不來了,同時場主通常也會要求商品一定要是正版的,過去路邊充斥爛貨的機台已變得相當少見。
連鎖店則像「零售店」,通常連鎖店或稍微大一點、有人管理的野台,都會放不少零食,也就是俗稱的「零食場」,機台內放滿餅乾、飲料、泡麵等商品,卡辣姆久、可口可樂、滿漢大餐等知名品牌的商品也隨處可見,而且多數會直接放在槍位,機台內也會塞滿,讓玩家一看就想動手夾看看,店家也會在機台上標示保存期限,讓顧客安心;另外像日用品類的商品如洗衣精、洗衣球很多也是日本進口。
無論野台還是連鎖店,現在都不只是單純的選物店和零售店,而是將購物體驗結合娛樂,店家會把出貨難易度(出貨平均價格)設定成和大賣場直接購買的價格相去不遠,在這種情況下,多了遊戲元素的夾娃娃機店成了「購物」的另一個選擇。
總結
夾娃娃機店在商品和玩法上的創新著實讓我嘖嘖稱奇,覺得業者創意十足,能將夾娃娃機延伸出多種遊戲玩法和經營型態,另一方面,也提醒自己要放寬心胸學習新事物,抱持著好奇心,過去從來沒想到一台有限空間的夾娃娃機,體驗可以設計得如此豐富。
未來會不會有商品SKU數逼近全聯規模的夾娃娃機店出現呢?有的話相信會吸引不少人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