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篇從數據角度剖析Threads和Twitter的分析文,不想看分析,可以直接看各段小結與最後面的結論。
大綱
假設前提
由於 Threads 是IG的app,GooglePlay和App Store直接寫明”Threads, an Instagram app”,且可以直接導入IG的追蹤對象,因此我假設使用Threads的用戶,幾乎來自於IG。

基於這個前提,使用Threads的用戶輪廓和IG理論上不會差太多。因此,下面分析會引用IG的數據,來代表Threads的數據。
本文將藉由全球和台灣的使用數據,來分析兩者的社群使用特性。
小提醒:以下引用資料的用戶數,不完全代表獨立個體人,普遍是指帳號數,一個個體人可能有多個帳號,同時也可能有假帳號。儘管如此,一般這是最接近的用戶數據了,因此本文也直接以此數據分析。
IG與Twitter的用戶數
Kepios在2023年4月統計,廣告商在IG上能觸及的用戶數達到16.28億、佔全球人口20.3%,在 Twitter 上的使用者數量達到 3.7 億、佔全球人口4.6%。

據DIGITAL 2023: TAIWAN報告,2022年在台灣IG約1010萬用戶、佔台灣人口42.2%,而Twitter約370萬用戶、佔台灣人口15.5%。
在全球,IG用戶數是Twitter的4.4倍;在台灣,IG用戶數是Twitter的2.7倍。
台灣使用Twitter之於IG的人口比例,相對高於全球,但皆有一段差距。
使用IG和Twitter的男女比例
根據2023年Kepios的IG和Twitter報告,全球使用IG的男女比為50.6%:49.4%,Twitter的男女比為64.3%:35.7%。

使用Twitter的男女比將近2:1,而IG男女比將近1:1。Twitter的男性用戶比例高出IG許多。
IG和Twitter用戶重疊比例
根據2022年第四季GWI的報告,你會發現只用單一社群平台的比例幾乎在1%以下,絕大多數人同時使用多個社群平台。

而細看IG的用戶之中,只有53.4%也用Twitter;但Twitter用戶之中,有86.8%也用IG。
這也衍伸一個可能,用Threads的人不一定用Twitter,但用Twitter很多會用Threads。
使用IG和Twitter的目的
根據2022年第四季GWI的報告,使用社群媒體的目的前五名為:
- 聯繫家人朋友 48.2%
- 休閒娛樂 36.8%
- 閱讀新聞報導 34.5%
- 尋找內容(如文章或影片) 29.2%
- 尋找流行話題 27.6%

深入到各社群平台的使用目的略有不同,使用IG的人,有69.8%主要目的是分享照片、影片、61.8%為了尋找有趣的娛樂內容,61.7%為了追蹤研究品牌或產品。
相較之下Twitter用戶的使用目的,則以追蹤新聞和最新趨勢佔最大宗佔61.7%,其次目的為追蹤研究品牌或產品的比例僅36.6%,落差甚大。

IG使用情境較多樣化,Twitter主要目的為追蹤新聞和最新趨勢。
各年齡層最愛的社群平台
同樣根據2022年第四季GWI的報告,扣除較私人化的通訊軟體What’s app,IG在16~34歲的年輕男女中,是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。
然而觀察16~24歲區間,男性喜愛Facebook的比例6.6%,僅微微高出Twitter的4.8%,女性喜愛Facebook的比例9.3%,和Twitter的4.3%差距也不算巨大。

IG在16~24歲的Z世代年輕使用者中,表現一枝獨秀。
Facebook在Z世代的影響力,遠不如對更高年齡層的影響力。
結論
Threads的特色是限制字數的碎片化訊息,就像人在說話一樣,很少一開口就長篇大論,一想到就說出去,討論快、交流快。發文不能修改的特性,就像人們說話一樣,說出去就是說出去了。當然這些都和Twitter的功能幾乎一像,兩者目前也都可以刪除發文。
這些特色,造就了一個更率真的社交平台。大家想說什麼就說什麼,也可以隨意加入任何人的話題裡。他預設是一個人人交流的開放空間,而非送出好友才能加入討論,較為封閉的社群媒體。
回到上述數據,Meta若要在文字社交上,抓住Z世代的眼球與時間,利用他們現在居住的IG可能是一個好辦法,這也許是Meta選擇Threads作為IG延伸app的原因。利用現成的IG來引流,將這群人直接導入到Threads上。
有鑑於「什麼功能都來一下」的Facebook趨於混亂的情況,或許這也是Meta選擇將Threads打造為IG延伸app,而不內建在IG某處的原因。
IG用戶在Threads出現後,將照片、影片分享在IG的體驗不變,但即時的文字「快交談」體驗,可以轉往Threads上。上面的數據也告訴我們,IG用戶也喜歡尋求有趣的娛樂內容,或是追蹤研究品牌或產品,Threads的特色,可以幫助他們做更快速輕便的訊息交流。
Meta的平台被玩壞了之後,開一個新的產品就可以把既有用戶導去,這是很可怕的護城河。大者恆大,作為小平民的我們,能去想的是如何利用這些資源。
至於Twitter會不會被Threads擊倒?從上面使用IG和Twitter的目的來看,你會發現兩個社群媒體的用途差異很大,所以我認為比較像是兩群不同目的的人,使用不同軟體但相似功能在交流。想找娛樂訊息、追蹤品牌產品的人,會在Threads上比較活躍;想追蹤新聞和最新趨勢的人,會在Twitter上比較活躍。
值得觀察的是,如果Threads體驗不符合用戶的期望,會不會有些用戶用了Threads之後移民Twitter,這就是Meta要留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