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來丟臉,才疏學淺、非廣告業出身的我,這是第一次透過這本書認識盧建彰導演。
《文案力》這本書我認為適合對文案已經有一定程度認知的人來讀。整本書讀起來像盧建彰導演親自在對你說話,幽默詼諧但又有深度。
大綱
《文案力》|作者理念
本書一開頭就說:「像個文案思考,用創意讓生意好。」
再帶到:「像個文案思考,用創意讓生命好。」
其實我覺盧導沒說出口的是:「像個文案思考,用創意讓台灣好。」
整本書從文案講到廣告行銷,講到創意,講到對生命的思考,再講到社會議題。
幾乎每一章都可以看到類似「生活故事>廣告行銷>社會議題>台灣議題」這樣子的結構。
(順序可能些微不同,但都會一直談到這些話題。)
《文案力》|作者的文案範例
我對盧導分享母親節廣告文案這一段特別有印象。他說,全台灣每個廣告人到母親節都會特別愛媽媽。(大笑)
但如果只是母親節快樂,只是謝謝媽媽我愛你,那對文案來說太淺了。
文案要從讀者角度出發,要從受眾角度出發、從母親的角度出發,思考媽媽擔心什麼、媽媽希望什麼?
媽媽擔心小孩安全、擔心食安、擔心空汙,擔心小孩的一切。擔心很多,但只希望小孩健康就好。
這段母親節文案,剛好網路上盧導授權的主題文章,有整段文案可以看,有興可以自己瞧瞧,但我建議大家也可以親自翻這本書。
我很喜歡盧導這段文案的結尾:「我們來努力,讓媽媽不只是母親節快樂。」
我想這有雙重含義吧?
- 不要只是講講「母親節快樂」這句話而已。
- 讓媽媽不只在母親節可以快樂,而是天天都快樂。
《文案力》|學習盧導的工作方式
對我來說,《文案力》書中有三大部分是我覺得非常有價值的,分別是盧導的思考流程圖、盧導的創意概念、每篇章節結尾的你也可以想一想。
1. 盧建彰的思考流程圖
我喜歡書中有不少思考流程圖,可以學習盧導的思考方式。
拿盧導拍的一個汽車廣告微電影,主題是家族旅行的例子來說,盧導思考的流程圖如下面兩張圖:


家族旅行,可以是三天兩夜,也可以是五十年。因為一輩子都要和家族的人相處,就像一場一輩子的旅行。
最後盧導對這則汽車廣告的標題文案是—家族是場旅行。
副標題是—在一起,就是目的地。
任何一種傳播,都是你用自己的觀點,重新定義世界上的物件。
盧建彰
2. 盧建彰的創意概念
盧導除了大方分享思考流程外,也有創意概念的推演。
我們就直接延伸上面的汽車廣告主題:家族是場旅行,在一起就是目的地

盧導會分為概念、點子、素材三大類,從最上面的洞察開始推導。
- Insight:關心家人但時間資源有限+車是家的延伸 => 家族旅行
- Concept:家族旅行
- Idea:尋常但不尋常的旅行
- Material:讓人誤解的出遊
書中不乏這種推導概念的例子,我們再看另一個蔡英文總統競選廣告「願你平安」的創意概念。
「願你平安」選舉廣告
- Insight:辛苦且痛苦/解決問題
- Concept:願你平安
- Idea:謙卑的真實呈現
- Material:台灣民間百態
3. 你也可以想一想
在每一章節的最後,都有盧導針對章節主題的思考小作業。
舉個例子來說,我很喜歡「文案鐵頭功:鞠躬不是用腦方式」的結尾思考。盧導是這麼寫的。
在傳播的初期階段,先找到一個好的、新的切點,再正式開始;若是到了後期才發現切點不對,此時才要重來,不是浪費大家時間嗎?
盧建彰
看了不少有關創作的心法,大致分兩個流派。
- 強調行動:先做再說,做中調整。
- 強調成效:想好再做,精準命中。
盧導這裡說的是2.強調成效,不過他在書中也提到:「你只要有創作的意圖,你就有創意,你就是創意人。你只是要避免自己不創作而已,沒那麼難,也沒那麼簡單。」
我覺得創作的過程是從強調行動蛻變為強調成效,甚至是兩者交替。
另一個角度是日常創作要多行動、多創作;而在重要專案時,一樣先多行動,洞察出好切點,驗證確定後,再動工,不要浪費資源。
長期做 2 件事,讓生命更好
做什麼能保證讓生命更好?就是書中反覆提到的六個字:多讀書、多運動。
很無聊?恩,真的很無聊,但無聊的很真實。
多讀書,至少不會輸
盧導說,你要畏懼讀書的人。
讀書是最快速、最便宜、最便利,就能了解不同領域的專業和不同世界的想法的方式。
不管你是因為要寫文案,要多了解人的想法,或是你要學習。總之,多讀書不一定讓你贏,但至少讓你不會輸。
從各行各業的菁英身上,你總是能從他們嘴裡聽到,最近看了什麼書,推薦什麼書。
如果讀書的效益是這麼明顯,那麼你還不想多讀些書嗎?
假設你想省錢不買書,現在各縣市政府圖書館也有非常多免費資源,還有預約就運送到館的服務呢,完全不用花一毛錢喔!
另外現代也有各種電子書,只要帶著一本電子閱讀器,就裝進成千上萬本的書了。
現在真的是可以讓你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的時代。
多運動,活化腦袋
盧導是一個愛跑步愛運動的人。他在書中不斷提到運動對他的幫助,你也可以從他的FB或IG看到他常常去運動。
你有沒有那種,一個工作、一件事卡關卡很久,但最後洗個澡、跑個步,答案就解出來的經驗?
非常多創業家、企業家也都天天在運動,一有時間就運動。
不運動等於是讓大腦變一攤死水,不運動是創意的殺手;運動還可以拯救一個人的情緒。
盧導認識陳意涵,他說陳意涵平常可以一穿上鞋子,就可以跑個三十五公里,比吃飯還要自然。
而且她有句名言是「你還在想要不要出門去跑時,我已經穿上鞋,在跑回來的路上了。」
《文案力》後記
書中好多經典,請容許我再度引用做結尾。
這次,是從每天的生活出發。
打造獨特性的方法之一,就是關心消費者的生活,而不是只關心他們的消費,畢竟,生活才是消費的源頭呀。
盧建彰
生活即觀察、觀察即生活。
如果你想了解消費者,可以上網去找關於他們的資料。但問題是線上的資料有可能是假的,人們說的話也可能是假的,如果你不走進他們的世界,走進他們的實體生活,去觀察他們,你怎麼知道你在網路上蒐集的資料是對的?
這完全呼應了,別人問盧導不思考的時候都在幹嘛?盧導說:「我沒有不思考的時候。」言下之意就是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與觀察吧。
非常建議你讀完這本《文案力》一次,再重新讀一遍。至少,快速翻閱你有印象的篇章,會有更深的體悟。
對文案、對社會、對生命更深的體悟。
我在翻回前言時,看到盧導第一句話就說:「這不是一本只給文案看的書,但這是一本由文案寫的書。」又看到前言寫的「像個文案思考,用創意讓生命好。」
像個文案思考,到底是什麼意思?我一開始看不太懂。
不過,在看完這本書後再回頭看,我想大概是文案要盡可能地去理解世界的任何事物,文案要從人的角度出發,文案要啟發人、啟發世界吧?
你覺得是什麼意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