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故事、寫文案有沒有公式?《故事行銷》這本書告訴你「絕對有!」,而且根據公式寫的故事文案還能寫得很好。
下面就來看看李洛克寫的《故事行銷》,所介紹的商用故事流程樣板,只要跟著這些步驟,人人都能寫出動人故事。對故事行銷有興趣的朋友,十分推薦你們看這本書。
大綱
商用故事的發想流程 3 階段
商用故事的宗旨在於:不只要能感動,還要能讓你行動。有感動沒行動,在商場就是失敗的操作。
在「故事行銷的定義是什麼?沒搞懂前先別急著說故事」中,我們知道故事行銷不只是幫產品說故事,而是為事物附加心理價值,改變受眾原有的觀感。而故事元素,只是我們達成行銷目的的手段。
要製作一個完整的商業故事流程,一共有「發想情境」、「發展情節」、「發展情感」三個製作階段。下面就來一一看這三個階段該做哪些事。
1. 發想情境
- 目標:先思考產品「功能」,要解決「誰」的什麼「問題」,這個問題會發生在什麼樣的「情境」,他們會怎麼用你的產品。先搞清楚這些,再來發展故事。
- 心法:無論是寫文案或廣告企劃,記得效果永遠比創意重要,寧可招式重複卻有效,也不要新穎卻失焦。商業故事不是文學,不必多麼高尚,但求穩定有效製作流程,讓你可以上手複製,要把故事寫的只要直覺、好懂、有感。
- 技巧:想凸顯商品的好,就打造一個相反的壞情境。一般短秒數的廣告,起點就是可以讓商品發揮的壞情境,接著再讓商品出現成為救星。
- 範例:單車摔車警報器,當單車騎士摔車卻沒人發現,摔車警報器會自動播打救護車並傳送位置資訊。
功能:單車摔車自動播打救護車,並定位摔車位置
解決:單車騎士摔車時,沒人發現而延誤就醫的危險
情境:單車騎士摔車昏迷時
2. 發展情節
- 目標:創造巨大的情緒落差。
在我的另一篇文章【經典故事架構】好萊塢賣座電影劇本必備的 15 個段落中,談到故事就是不斷創造反差。在發展情節中,目標就是要做到這樣的效果。 - 心法:前低後高是常態,平舖直述沒人愛。
- 技巧:發展商用故事情節的秘訣是將故事拆成三個段落:開頭製造反常,中段彰顯困境,結尾帶來改變。
- 範例:單車騎士在人車罕至的山區,車子意外爆胎摔下山谷,騎士昏迷卻沒有人發現。眼看時間就要一分一秒過去,就快錯過黃金救援時間了……。幸好車上的摔車警報器,自動啟動安全裝置,讓救護車能找到昏迷的單車騎士,救回一命。
【開頭製造反常】
- 以前我們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,不過在注意力匱乏的時代,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全部。」
- 誰的內容能在幾秒內,抓住受眾稍縱即逝的注意力,才有後續溝通的機會。
- 舉例:一覺起來,主角發現身體變成小孩,還被神秘組織追殺。
【中段彰顯困境】
- 困境是大眾故事的必備結構。
- 運用感同身受的原理,讓主管和觀眾產生情感連結。
小說,就是主角一連串倒楣經歷的組合
LAWRENCE BLOCK (勞倫斯·卜洛克)
-中段彰顯困境很像憑空創作,但如果是虛構的,講故事的人也會心虛。編排故事不是說謊,因此要多蒐集真實故事或新聞事件,提高讀者的可信度,情感更能放心投入,也能提升故事行銷的成效。
-人都有惻隱之心,困境的武器就是「同理心」。人看到的困境,就會希望主角走出去,這就接著來到最後一個段落-「改變」。
【結尾帶來改變】
- 重點不只解決眼前的困境,還讓主角開啟美好人生。(要避免像詐騙,就要把故事寫的真誠。)
- 將相反情境塑造有感,改變幅度就會更明顯,產品優勢看得更清晰。
3. 發動情感
目標:讓受眾行動。不管是結帳、留下資料、募資、報名、參加活動、分享點讚,踢進臨門一腳的是往往是情感理念和產品的價值觀。
心法:商業故事的目的不只是要你感動,更要你行動。
技巧:把你的故事「崇高化」、「嚴重化」、「便利化」,講好笑一點就是「浮誇但真實」。
範例:摔車警報器就是適合嚴重化(怕死)的例子。
「單車是交通死亡率第二高的交通工具,避免各種致命行車意外,你應該擁有能讓你安心馳騁的摔車警報器。」
【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】
思考你的產品是滿足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」哪一項,對打動情感的撰寫方向也有直接的幫助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從下到上是:生理、安全、社交、尊重、自我實現,你的產品是滿足這五個的哪一項呢?

《先讓英雄救貓咪》提到故事要連原始人都看得懂,意思也就是低層次的需求,大多數人較能理解,吸引力也最大。
【李洛克精簡馬斯洛的需求理論-「人生三求」】
如果覺得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太發散,那從李洛克精簡版的「人生三求」來想會容易得多。人類行動的三大原始驅動力分別是:「被愛、怕死、省時」。
- 被愛:被需要、被關注、被人愛、被推崇。所有贏得他人注目的行為與活動,廣義上都屬於此類。
思考你的產品如何幫助他人被喜歡、尊重? - 怕死:包括個人健康、生活安全、財務安全,壓力、憂鬱、沮喪、挫折廣義也都屬於此類。
思考你的產品如何幫助他人更安全、更健康、更安心? - 省時:現代快節奏社會的主要產物,省時快速、高密度資訊、降低行動難度、降低行動成本、一次滿足的完整性,都屬於此類。誰能讓人「省時省力、最高效益」,就是最後選擇的關鍵。
思考你的產品如何幫助他人省時、省力、省事?
【發動情感的故事三大手法】
思考完上面的人生三求問題後,使用發動情感的三大技巧「崇高化」、「嚴重化」、「便利化」,就可以對你的受眾產生有行動說服力的魔法了!謹記「浮誇但真實」這條口訣。
- 崇高化:讓產品連結到一份情感、理念、價值觀、正向感受
屬於人生三求「被愛」的應用。思考你的產品,能不能造一句:「你買不是產品,而是一份OO。」
舉個大家都聽過的例子:「哥抽的不是菸,是寂寞的感覺。」這是《哥抽菸》的歌詞,有瞬間讓抽菸名正言順又帥氣的感覺嗎?
再講一個真實故事,我之前洗腦朋友入坑露營時,洗腦的台詞就是:「你買的不是帳篷,而是一家人的幸福。買了帳篷之後,我跟老婆小孩的感情變得更好了。」雖然好笑,但朋友真的買了。 - 嚴重化:點出沒用產品的潛在風險
屬於人生三求「怕死」的應用。思考你的產品,能不能造一句:「如果不這麼做,小心你可能會OO。」
雖屬於「怕死」的分類,但並不是真的要寫不用你的產品就會死;相反的,只要能善意提醒潛在的危險即可。
舉一個愛喝咖啡的人常會看到的例子:「喝咖啡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。」
「嚴重化」也可以和「崇高化」並用,比如我上面「崇高化」勸拜帳篷的例子,我可以加油添醋「露營會長時間接觸大自然,可以減輕焦慮憂鬱,連全家的幸福感也一起升級了!」有時候不一定侷限在產品,你用這個產品來做什麼事,也能製造效果。 - 便利化:讓受眾重感到不費事不費力,就能做到高效益。受眾是否對你的產品採取行動,取決於能否提高動機與降低難度。
屬於人生三求「省時」的應用。思考你的產品,能不能造一句:「只要有了他,你就可以輕鬆快速OO。」
繼續舉露營的例子,如果要推薦速搭型的帳篷,可以說「只要有了它,新手也可以輕鬆快速 5 分鐘搭好帳篷。」(降低難度)
【重點整理】商用故事發想流程表
簡化上面詳細的故事發想流程,用一張表來說的話,會像下面這樣:
發想 | 1. 功能 | 產品有什麼客觀且為事實的特點 | |
2. 解決 | 產品能解決誰的什麼問題 | ||
3. 情境 | 上述問題直覺會發生在什麼場景 | ||
發展 | 4. 反常 (機制) | 勾起讀者懸念,對故事一探究竟 | |
5. 困境 (情境) | 讓讀者感同身受,和主角建立情感連結 | ||
6. 改變 (解決) | 產品解決問題,改變主角生活 | ||
發動 | 7. 行動 | 崇高化 | 被愛:需要/推崇/喜歡 |
嚴重化 | 怕死:健康/安全/情緒 | ||
便利化 | 省時:輕鬆/快速/省事 |
後記:我們都誤會了「原創性」
有個以色列的研究小組發現,200 件得獎廣告作品 90% 都有共通之處,而這些作品可以歸納成六大樣板。
接著他們做了個實驗,測試大眾認為哪一組廣告菜鳥的作品最具原創性:
第一組:接到指令,直接製作。
第二組:先上兩小時資深老師的創意課,再開始製作。
第三組:先學六大樣板,再開始製作
三組人馬都製作完成後,將廣告給消費者測試,評價哪組廣告最具「原創性」。
結果如你所料,第三組得票比其他組多了50%,獲得壓倒性勝利。
這個結果很尷尬,表示運用樣板的創意成效不只高過一般人,還高過學過創意的人。也證明一般大眾接受的創意,並不是這麼的創新。
這個實驗結果也正好吻合我這篇「史上所有的電影劇本,都離不開這10種類型」結尾提到的兩個點:
- 編劇大師 Blake Snyder說的「給我同一套,但要不一樣」,好故事只要幫老架構賦予新時代意義即可。
- 創造喜歡的公式:「喜歡=熟悉(公式)+意外(創意)」。
市面上的商業電影有樣板公式,故事當然也有。我們可以藉由這些公式,縮短從 0 到 80 分的時間,再發展自己的文字故事風格,朝更高分邁進。
知道怎麼有系統的建立商業故事後,如何讓它不僅是個「故事」,而是變成「好故事」呢?究竟「故事」和「好故事」的界線在哪?繼續看「好故事的元素有哪些?拆解好故事的元素」,我們將好故事的元素一一拆解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