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ANG原稱FAANG,是美國五大科技巨頭的縮寫,分別是Meta(原Facebook)、Apple、Amazon、Netflix、Google (Alphabet)。這五家公司在媒體、手機/電腦科技、雲端伺服器、電商等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,對全球經濟有重大影響。
而台灣近年科技業最有話題的公司中,台積電絕對名列前茅,鄉民也封台積電「護國神山」的稱號。
那MAANG和台積電究竟誰比較會賺呢?我們就來從2023年Q2財報的角度,看看這五家科技巨頭以及台積電分別賺了多少錢。本篇內容單純是我好奇MAANG和台積電的財報數據比較,因此不細部分析產品和產業類型等細節。
單位:美金 | Meta(原Facebook) | Apple | Amazon | Netflix | Google (Alphabet) | 台積電 |
季報公布時間 | 2023.7.26 | 2023.8.3 | 2023.8.3 | 2023.7.19 | 2023.7.25 | 2023.7.20 |
營業收入 | 319億 | 817億 | 1343億 | 81億 | 746億 | 156億 |
營業利益 | 93億 | 229億 | 76億 | 18億 | 218億 | 65億 |
營業利益率 | 29% | 28% | 5% | 22% | 29% | 41% |
淨利 | 77億 | 198億 | 67億 | 14億 | 183億 | 59億 |
大綱
MAANG vs 台積電-營業收入比較
營業收入=公司靠產品或服務賺到的錢。
單看營業收入的話,Amazon靠產品和服務賺到的收入最多,Apple次之,Google緊追在後,而Meta、台積電、Netflix落差前面三者則有一段距離。
MAANG和台積電的產業性質以及產品類型差異相當大,我們接著看一下淨利和營業利益,看看扣掉成本之後,真正賺到最多錢的還是Amazon嗎?
MAANG vs 台積電-淨利&營業利益比較
營業利益 =營業收入 – 營業成本 – 營業費用,也就是本業扣除商品成本、研發、行銷等成本之後,實際賺到的錢。
從營業利益來看,第一名變為Apple,Google緊追在後,而Meta、Amazon、台積電三家位居三四五名,Netflix則相差甚多。看到營業利益的話,會發現Amazon的營業成本和營業費用還是相當巨大的,等等我們再從下面段落的營業利益率來比較看看。
淨利=所有賺到的錢扣除稅額後的盈餘。
若沒有太大的業外收入或業外虧損,基本上淨利會是營業利益正相關的減少,扣除稅額後,以2023年Q2財報而言,排名和營業利益排名相同。
MAANG vs 台積電-營業利益率比較
營業利益率=(營業利益 ÷ 營業收入)x 100%,代表企業的經營能力較強,產品賣出的利潤較高。
原本Amazon的營業收入是第一名,結果扣除成本後卻掉到第四,Amazon的營業利益率只有5%。相比之下,台積電的營業利益率高達41%,是這一季這六家公司的賺錢效率之王,超越了MAANG所有公司,難怪網友要封台積電為護國神山。
題外話,因為我最近有研究Disney,他們的串流服務目前還是虧錢的,而Netflix除了幾個季度可能因為拍攝大作(例如怪奇物語)導致營業利益率比較低之外,總體表現還是滿不錯的。
Disney的三大串流平台Disney+、ESPN+、Hulu是否能從Netflix營利的方式中學習,或是走出自己的串流營利之路,值得繼續觀察。
Apple在營業利益和淨利表現坐穩六家公司之冠,且2020年12月開始的營業利益率表現回升,種種經營表現也反應在股價上,成為2023年全球市值全球最大的公司。
MAANG怎麼選出來的?
不知道你沒有這個疑問,為什麼堂堂2023年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公司Microsoft,沒在MAANG裡面呢?還有像NVIDIA、Oracle不都是非常強壯的公司嗎?我在國外網站Reddit和advaiya上,看到外國網友說那是因為Microsoft wasn’t “cool”……。這個答案的確滿有可能的,因為昔日的FAANG也有人稱為最受歡迎科技公司。
不過隨著2022年底開始熱起來的AI話題,Microsoft也再次cool起來,所以也有人改稱為FAAMG,Netflix被抽掉了。另外也有人說,MAANG應該要改成MATANA,換掉Meta和Netflix,納入微軟(Microsoft)、特斯拉(Tesla)、輝達(Nvidia),其餘不變。
之前看過文章談論張忠謀的管理,其中一個重點是獲利成長率要高於營收成長率,否則各種成本會浸蝕掉公司賺到的利潤,發現賣得錢變多但進口袋的錢卻沒有也跟著變多。比較完這幾家美國巨頭公司之後,真心覺得台積電在這二十年來的營業利益率,能長期維持在30~40%,真的是非常不簡單。